新成长老

2019-04-10 09:23:40 来源:本站 浏览量:3933


新成长老,法名觉就,俗名林成。1919年生于广东省揭西县钱坑镇钱南村,读过五年小学,少失椿萱,于1945年到饶平县海山岛隆福寺礼又哲法师披剃,1947年于南华寺虚云长老座下受戒。

历任中国佛协咨议委员会主席、广东省佛协永久名誉会长、广东省佛教慈善会永久名誉会长、广东省政协常委、海南省佛协会长、广州市佛协名誉会长;历任广州六榕寺、光孝寺、海幢寺、陆丰市玄武山元山寺、汕头市龙泉禅寺、海南省南山寺、福建省东山县东明寺等逾20座寺院住持。

1987年荣获广东省宗教局授予“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先进个人”称号,1998年荣获省委、省政府授予“扶贫热心人”奖章,1999年赴京出席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。

弘法护教

1992年,广州市政府批准恢复开放海幢寺。广州市宗教局、广州市佛教协会和广大信众共请新成长老担任该寺方丈,主持全寺的恢复工作。海幢寺在“文革”期间遭到严重破坏,佛像已荡然无存,不少文物在浩劫中被损毁,大雄宝殿也被辟为公园的舞厅。当新成长老从园林部门接管过海幢寺时,这里仅剩两座残破的殿堂。他用广州市佛教协会拨的10万启动资金作为基本的重修费用,同时深入发动信众捐赠,募集维修资金。

经过新成长老卓有成效的努力,海幢寺完成了大殿重修和3尊铜佛铸造、铺金的工程,重建了天王殿,重塑了四大天王金身,同时还完成了藏经阁、观音殿、六祖殿、客堂、说法堂、斋堂、云水堂、钟鼓楼、放生池、僧舍等一系列配套建设,从而使海幢寺恢复了昔日十方丛林的古刹风貌,其香火兴旺,宗教活动正常。到访的港、澳、台和海外佛教界人士见状,大为赞赏,纷纷称赞释新成长老领导得好、内地政府宗教政策好。

扶贫帮困

新成长老一向热心社会公益事业,曾身兼广东省佛教慈善会会长、广州市慈善基金会常务理事、广州市宗教界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联合会会长等职,他多次为赈灾、扶贫、助残、助学和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组织募捐活动,还发动寺内僧众、职工积极参与该活动,他是佛教界有名的“扶贫热心人”。1998年,新成长老作为佛教界代表,联合其他各大宗教成立了“广州市宗教界支持民族教育委员会”,筹集善款200多万元,分别赠给了新疆、内蒙古、西藏、宁夏和广西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,帮助新建、改建6所希望小学。捐赠仪式上,时任国务委员的司马义·艾买提指出:“广州市宗教界捐赠款项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,不但具有经济意义,而且也是具有政治意义,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起到重要的作用。”原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张声作则称赞:“在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宗教要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后,广州市宗教界用实际行动响应江泽民总书记的号召,为全国宗教界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。”

此外,新成长老还先后多次捐款给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瑶寨希望小学、广州市回民小学,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读书。华东水灾、张家口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,他不但自己带头捐款救灾,而且还号召下属寺院、僧人以及广大信众捐款支持。2008年汶川地震,他个人捐款5万元。

广结法缘

1997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,新成长老在广州光孝寺主持传授三坛大戒法事,为来自尼泊尔5名沙弥尼和来自澳大利亚、美国、缅甸、越南、香港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僧尼传授二部僧戒。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首次为外国僧尼传戒。而把二部僧戒传回佛教创始人的故乡,则是中尼佛教界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事,增进了中尼两国佛教界的友谊,受到各方面好评。

1998年4月,新成长老应尼泊尔佛教复兴会的邀请,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到尼泊尔进行友好访问,受到了尼泊尔首相与文化大臣的亲切接见,进一步增进了中尼两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,加深了中尼两国僧人之间的传统友谊。2001年7月底,新成长老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30多人前往斯里兰卡、马来西亚、泰国,进行友好访问,交流了佛教的研究成果和教务工作经验,加深了与各国佛教界人士的友谊,并受到了斯里兰卡总理和泰国僧王的热情款待。新成长老还先后应邀出访美国、加拿大、日本、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,其间,他积极宣传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,消除人们对中国宗教政策的误解,为世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新成长老非常重视培育僧才,他促成了广州市佛学培训中心的成立,同时,他把一批又一批弟子送到各地佛学院进修,甚至是到国外留学,为全面提高广州佛教界的整体文化素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

我要评论

  • 标题
  • 内容